主动把救助送上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通讯员 阮梦勤
“您别急,身份证、户口簿先收好,材料我们帮您填,后续审批有消息马上告诉您。”今年6月的一天,安徽省太湖县新仓镇民政专干王艳和新仓镇团结村网格员朱生培帮助困难群众朱某某梳理救助申请材料时叮嘱道。
不久前,太湖县弥陀镇仁康医院院长祝厚成反映:“新仓镇的朱某某住院快两年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我们也不能让病人停药啊!”这条线索引起了分管民政工作的新仓镇人大副主席童小红的关注。朱某某患有精神二级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父母均已年过七旬、体弱多病,全家没有稳定收入。
“不能等群众找上门,咱们得主动敲门去!”童小红当即带着王艳赶往朱某某家。推开朱家大门,朱某某父母老两口正在发愁。“我们家现在买药的钱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朱某某的父亲抹着眼泪说。王艳一边记录朱家的情况,一边安慰他们:“叔、姨,低保政策能帮上忙,材料我们帮您跑,您放心!”
接下来的一周,王艳成了朱家的“常客”:帮老人复印证件、协助填写申请表、联系村网格员核实家庭收入、办理救助金领取卡……考虑到朱某某的特殊情况,新仓镇便民服务中心将材料上报后,县民政局立刻开通“低保审核绿色通道”,原本需要15个工作日的审批流程,仅用7天就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核查。7月初,朱某某被纳入低保,每月624元救助金按时发放到社保卡里。
朱某某的母亲拿着社保卡感慨万分,“民政干部真是救了我们家的急!”
“有了低保兜底,朱某某能安心治疗,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他们的费用问题。”祝厚成也松了口气。
太湖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主动发现网络:村级网格员每月开展“敲门行动”,把困难群众情况记在“民情台账”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救助专窗”,24小时响应线索;县级层面统筹医疗、教育等资源,让“一困多助”落地见效。
今年1月—9月,太湖县民政局已累计为11376户、19310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资金超7284万元;临时救助887人次,将254.56万元救助金精准送达困难群众手中。
“如今,在太湖,村网格员发现独居老人缺生活物资,会第一时间联系乡镇民政办;乡镇接到因病致困线索,会当天启动临时救助;县里通过数据共享,自动识别潜在困难群众,及时推送经办人员上门核实。”太湖县民政局党组成员石晶介绍。